基金会专家评选委员会简介
(一)郝小江(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评选委员会主任
男,汉族,药学博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天然产物化学与资源学家,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化学系,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于日本京都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主持新建了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并兼任主任。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植物化学研究,将天然产物化学与植物资源、植物病害防御、化学生物学等研究交叉融合,逐步建立了现代植物化学研究体系。阐明粉花绣线菊复合群特征植物化学成分与种群遗传分化、历史变迁和地理分布规律的关系,为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辟植物源农药创制新途径,发现候选新农药靛红酮;与他人合作,使用植物化学小分子探针相继揭示了促线粒体融合、特异性抑制和协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溶酶体生物发生等新颖作用机制和潜在靶蛋白的新功能。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863专项、1035专项,中科院”九五”、”十五”重大项目。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发明专利40余件,先后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

(二)金峰(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副主任)
男,汉族,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水利系学术委员会主席,担任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长期从事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实践,在高混凝土坝破坏机理与安全评价方法、混凝土新坝型领域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及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编水利部行业标准《胶结颗粒料筑坝技术导则(中英文)》、国家能源局《堆石混凝土筑坝技术导则(中英文)》、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贵州省地方标准《堆石混凝土拱坝技术规范》等行业地方标准,牵头编写国际大坝委员会技术公报《Rock-filled Concrete Dams (堆石混凝土坝)》、世界银行技术简报;出版学术专著5部(含英文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余篇),培养博士25名。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能源行业《重力坝设计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水工抗震试验规程》,水利部《荷载设计规范》《重力坝设计规范(英文版)》等10余项行业技术标准的审查。承担了数十项科研项目,为三峡、小湾、二滩、白鹤滩、溪洛渡、乌东德、拉西瓦、锦屏、官地、金安桥、龙滩、鲁地拉、向家坝、石门子、龙首、龙开口、黄登、彭水、宝珠寺、大花水、大岗山等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由其发明的堆石混凝土坝作为唯一由中国人创造的新坝型已在国内建设大坝近150余座,并在国际上开始应用。

(三)王华(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男,汉族,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是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冶金炉窑热过程强化与节能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43项,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262篇,SCI他引4000余次,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7项;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及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科技一等奖2项及发明一等奖2项等奖项。

(四)夏雪山(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分子病毒学方向的研究。现任昆明医科大学校长,兼任云南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制药大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

(五)王继华(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男,汉族,博士,二级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长期从事花卉与观赏园艺的研发工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担任云南省花卉苗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及“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六)侯树谦(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男,汉族,1962年4月生,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群众,1982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团委书记、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催化剂产业化项目办公室主任,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副所长,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所长、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云南乾元光能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第三届材料基因工程年会执行主席等职。2011年6月-2016年11月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2016年11月-2021年7月任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院长、云南省生物和大健康产业促进中心主任。2021年7月在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工作。2022年6月退休。

(七)刘殿文(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刘殿文 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云南省战略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分离与富集重点实验室主任、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选矿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矿业联合会选矿委员会、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委员会、中国稀土学会地采选分会委员等。受邀担任《有色金属工程》《Minerals》等9个国内外期刊的编委。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发表核心论文80余篇,获授权专利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八)陆 地(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陆 地,医学博士,教授(二级岗),博士研究生导师,昆明医科大学副校长。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云南省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相关疾病的信号网络研究与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研发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重点项目 10 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Matter”(IF: 19.97)、“Adv Funct Mater”(IF: 13.33)、“Chem Eng J”(IF: 16.74)和“Bioactive Materials”(IF: 16.87)一区TOP期刊在内的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 50 余篇,总 SCI 他引次数超过 1500 次。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10 余项,转化形成“静其修护面霜”(云G妆网备字2020000001)等四个新产品。先后获2018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 项,2020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30 余人。

(九)王海军(基金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男,汉族,教授,工学硕士,水利水电工程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体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原任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中国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水土保持学会理事。现任云南红河熊庆来科学技术奖励基金会理事长。
